首页 >> 黛丝疣冠

辽宁本溪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白水藤属

金泰农业网 2022-07-26 14:02:24

辽宁本溪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

镜头一:在二棚甸子镇沟域经济发展大潮中,尤为突出的是辽东有名的林下参产地巨户沟村。自2005年以来,该村424户村民在一个个大山沟里掀起了大规模种植林下参的热潮。数年的努力结出了硕果,目前该村已发展林下参8000多亩,帘参2万多帘。2008年,该村又鼓励20多户村民在林下种植刺五加200多亩,既进一步延伸了沟域经济发展链条,又放大了林下药材的蓄积量。

镜头二:庙后山现代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加快土地流转,宣传“医农同根,药食同源”思想,弘扬“生态自然,返璞归真”理念,传播“修心养性,健康养生”文化,叫响“鑫燕东”品牌,推出“人间烟火发祥地,农产品加工起源地”广告语等办法,投资1500多万元建起以生态种植、特色养殖、休闲采摘、旅游观光等为主的健康养生农业主题公园,被列为全市休闲农业5个重点示范工程之一,一个跨界“三产”、农旅融合,蕴含无限生机活力的新业态正悄露端倪……

在耕地总面积101万亩,农民人均耕地仅有1.9亩的本溪,农业的优势何在?如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放大农事产业效益,把山区小农业做成现代化产业大文章,使之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抓手?这是多年来本溪上上下下始终在认真思考和不懈探索的一大热点。

近年来,从助推“三农三增”和生物医药产业内部创新升级出发,市委、市政府抓住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机遇,创新式地提出了“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大健康产业,建设全域药都”的战略构想,力图依托实力雄厚的中国药都和两县中药材种植业,丰富产业内涵,实施“北药”产业发展战略,打造“北药”品牌,推进药都产业升级,形成包括东三省和内蒙、北京在内的“大北药”战略经济圈,拉长生物医药产业链条,为“三农”发展“再给一把力”,尽快生成中医药产业对本溪经济发展的强大牵动力。

中药产业是我国医药领域的传统优势产业,中药材在疾病预防、治疗和保健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重视。国家在《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突出强调要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在国家新一轮东北振兴扶持政策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东北地区北药的发展;辽宁省举全省之力支持本溪医药产业发展,出台了19 条措施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发展;市委、市政府及县区政府在中药产业方面先后出台了土地、财税、科技、融资等方面的系列优惠和鼓励政策。这些支持,无疑为该市北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劣势有时恰恰就是优势。本溪人看到,要把山区小农业做成现代化产业大文章,就必须立足山地多、耕地少的实际,发展高产出高附加值的林下产业和种植业。而“北药本溪”的实施,在为药材种植拓展销售渠道的同时,也为本溪药都提供了质优道地的原料药材,能够实现工农业互促发展。

本溪属中温带湿润气候区,有着948万亩大森林,年均降水量、无霜期,以及腐殖质含量很高的土质,均适合根茎类道地药材的栽培。现已查明,本溪的“八山”上有各类中药材1117种,自然蕴藏量2200万公斤,中药材品种和产量均居辽宁首位,其中人参、五味子、细辛享有“辽药三宝”美誉,备受世人推崇。大山里有30种中药材可供人工选择栽培,产品质量在全国极具竞争力。据探查,仅本溪县就有各类野生中药材114科970余种,具有开发前途的道地中药材有刺五加、辽五味、林下参、辽细辛等几十种。而桓仁大山里更是丰富,共拥有各种野生植物、动物和矿物药材1117种;目前仅山参保护面积就达58万亩,年产干货2吨,是远近闻名的“中国山参之乡”。

再看发展环境优势,一是产业起步高。市政府已把“北药本溪”列入“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并制定出台了《本溪市国家北药产业发展规划》。二是扶持力度大。市政府已经着手调研和制定产业扶持政策。三是土地成本低。现该市土地返租在500元/亩左右,农民收入低,便于调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四是自然条件优越。辽东地区降水充沛、河流众多,灌溉水源丰富,有利于保证产量和降低成本。五是科技力量强。沈阳药科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为北药种植提供了科学上的保障,同时北药工厂化育苗提供道地药材的种源,为农民提供了品质优、数量大、成本低的种苗。六是配套功能全。本溪药都为药材种植拓宽了产品销售渠道,同时也为药都提供了质优道地的原料药材的物质保证,工业和农业相辅相成。

可以断言,随着中草药育苗、种植、加工、交易产业链的健全,可拉动大健康产业发展和县域经济提升,带动城乡就业和农民增收,对以北药新兴产业推动“三都五城”建设,改变本溪“一钢独大”产业模式具有重大意义,也必将迎来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升级的“艳阳天”。

为迎接“艳阳天”的到来,本溪立足“药食同源”特点,着眼于健全特色中药种植、研发、制造、流通产业链条,叫响“健康本溪,养生农业”品牌,制定本溪北药基地发展规划,提出“北药基地”应“坚持总部在高新区,育苗、种植、加工和交易等主体在本溪全域”的规划布局,在桓仁先行先试建设“中药全产业示范园区”的基础上,逐步推向全市,在两县建立“中国药都”中药材订单生产基地,同时建设科研、培训、推广中心,建设化妆品、饮片、中药材加工仓储基地,打造五味子、刺五加、林下参、林蛙等道地中药材新品牌,开展工厂化繁育、GAP示范基地建设、保健食品GMP认证,并适时举办“北药本溪”品牌推荐活动,借助药都中药材电子商务交易中心,搭建一大批电商平台,将全域中药材交易从“线下”搬到“线上”,促进中药材信息服务、贸易物流、电子交易一体化,打造健康养生农业体系,使之成为本溪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新增长极。

十几年来,本溪结合“一村一品”建设,结合林下经济开发,重点建设以林下参、刺五加等道地药材为主的林下中草药基地,如今已达到127万亩,年创产值30亿元;同时,耕地中药材也已达到9.81万亩,在本溪县,目前林地、平地种植中药材85万亩,种植农户突破3万户,年加工中药材10余万吨;有12家中药材加工企业,林下药材形成了“企业 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年创产值80500万元。仅大型刺五加深加工龙头企业就有6家,带动农民3.3万户。

依托独特优势资源,推动“山参仙草”成为富民产业,是多年来桓仁不间断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成果。从试验种植项目列入省“828”计划,到标准化规范,到地理标志申报,再到山参合作组织的风起云涌,有效推进了山参产业的持续发展。目前全县仅参与山参种植的农户就达2.8万户,占全县农户的50.9%,山参产值占全县林业收入的47.7%,农民山参产业收入占其年收入80%以上。数据表明,目前辽宁省的山参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以上,而桓仁则占了辽宁份额的70%,其产量、产值均居全国首位。同时,平地种植辽五味、辽细辛、当归等道地药材1.2万亩,年产2000吨。如今,桓仁的山参、桔梗、细辛、蛤蟆油等道地药材品种已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或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畅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围绕建设“北药本溪”,该市中药材加工业发展迅猛。目前,全市人工种植中药材面积已达145万亩,位居全省首位,全市制药企业70余家,为中药材加工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实现药都产业升级,形成“大北药”战略经济圈,引导北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尽快生成中医药产业对本溪经济发展的强大牵动力,该市以建设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国家森林中药材产业基地和国家森林食品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大典型示范基地建设力度,打造林下参、刺五加、辽五味、辽细辛、林蛙油5个产业品牌,推进5个品牌药材园区、10个优势地道药材园区建设。全市近年新开发林下经济18.8万亩,其中林下药材8.2万亩。

近年重点打造的包括3平方公里的健康保健品产业园在内的桓仁县北江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已经初具规模,目前已投产企业18家,在建项目13个,签约项目4个;2014年实现产值61.5亿元。今年,天士力集团与本溪森涛参茸有限公司成功重组后实力日趋雄厚,目前正与本溪华宝人参制品有限公司洽谈兼并事宜,届时将逐步发展成为本溪农产品加工业的“航母”级企业。同时,把本溪农业与健康养生密切联系在一起,鼓励在本溪优质农产品包装上,统一标注“健康本溪,养生农业”标识,积极宣传健康养生文化,使发展北药产业成为本溪人的共识和自觉。

支持更多企业参与各类农业产业化项目,鼓励更多“种田老把式”变身药农、参农、蛙农,开发沟域经济,引导更多农户登上电子商务平台,使本溪北药一二三产业实现了快速融合,全产业链得到了健康发展。2003年,全市各类饮片、制药及保健品企业仅有27家,规模以上企业仅有4家。而到目前,辽宁龙宝药业、华润本溪三药、好护士药业等一大批规上骨干药企就已达到69家。全市拥有中药品种近200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3个,痹症、乳药、胃药三个系列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全市药企总产值达到172.6亿元,利润17.6亿元。

按照《本溪市国家北药产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本溪将完成北药产业“三步走”,即“打基础、上台阶、出效应”, 完善药材种植区、循环加工核心区、仓储物流商贸区三大区域布局,实现大品种、大品牌、大发展的跨越。到2020年,全市耕地药材将达到30万亩,林地药材200万亩,其中林下参106万亩;林蛙放养200万亩,实现产值150亿元。同时积极发展北药资源保护与开发、养生药膳保健药材等5类项目,建成100家中药相关企业、10个新兴种养企业和50个医药龙头企业,实现产值650亿元;打造中药、化药、生物制药、物流和大健康5大产业板块,实现产值1000亿元;建成中药养生文化企业100家,保健养生和产地零售业实现产值200亿元,成为东北地区最具竞争力的中药材产业集群区、国家北药产业示范区。

成都美甲培训价格

艾默生模块化ups

会昌交友网

跑步机维修

茶叶烘干机

挂车多少钱一辆

友情链接